2017-12-26
隨著全國高考在這兩天落下帷幕,這意味著將有一批大學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。據權威數據統計,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795萬人;和每年都會發生企業“搶人”的熱點新聞相比,電梯行業似乎并不受畢業生“待見”。 有電梯業內統計表明,2016年全國電梯行業從業人員缺口在50萬以上,嚴重時更是多達百萬,僅電梯售后的維保行業缺口就占據總人數的近2/3。在廣船電梯看來,電梯行業之所以如此缺乏人才,其實不外乎以下幾個層面的原因:
電梯業需構建系統完善的電梯人才培養體系 據廣東電梯業內人士透露,目前電梯企業的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如下兩個層面:一、負責電梯設計研發的高、精、尖頂級人才;二、負責生產、銷售、電梯售后維修保養層面的人才。 “和其他行業相比,電梯業相對屬于偏‘冷門’行業,僅從教育系統來看,具有與電梯相關專業的高校與職業院校就非常稀少——2014年全國僅有2個電梯學院,16所高校開設電梯專業,不同于汽車維修、烹飪等行業有專門院校進行大批量的宣傳和人才培養。相比較而言,電梯行業缺乏系統、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與土壤。”業內專家表示。 市場不斷變化,社會對電梯業的服務尤其是電梯售后維保層面的要求不斷提升,同時隨著電梯業不斷的發展、成熟和完善,電梯人才培養也已經在逐步改變與完善之中。據媒體報道,不久前,國內規模最大、設備最全、功能模塊最完善的電梯實訓基地正式落戶于蘇州市高新區。廣船電梯負責人認為:“這對電梯人才稀缺的行業來說,是一次獨具創新性的突破。” 同時,應對電梯人才匱乏現狀,校企合作模式也是一種可嘗試的方法。 以銀川大學為例。2015年,針對寧夏的建筑業不斷興起,以及電梯類公司對于專業電梯人才的需求,銀川大學與當地某電梯公司展開了校企合作模式,創辦電梯學院并進行招生。據其相關人員透露:“截止至今,該專業在校學生均已被全部搶訂。” 業內人士表示:“類似寧夏大學采取的這種校企合作模式,在全國范圍內逐步興起。包括,重慶、鄭州、襄陽等地都在陸續進行學校與企業合作開辦電梯學院、設置電梯相關專業。”
向“錢”看齊 電梯人才需人性化管理 電梯人才的短缺可能和整個行業的經濟效益有著直接的關聯。廣東電梯業內人士坦言:“無論是流水線負責電梯生產的員工還是電梯銷售、電梯售后維修保養的藍領型人才,這份工作能否賺錢,始終是其考慮是否選擇留在電梯業、企業的核心元素之一。”
日前,國內某咨詢公司發布的數據統計顯示,電梯行業的平均薪資在4000—5000元/月之間,技術型熟練的崗位薪資可達7000—9000元/月。其實,橫向相比相較于其他一些行業,電梯業的薪資待遇不算低,但其高強度、不規律的工作環境,阻礙了許多剛入行的人才。行業專家認為:“電梯企業想要留住人才,除了‘錢’給到位,同時能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也是企業留住人才的關鍵。” 除了薪資待遇、優良的工作環境之外,對于高端性人才,比如負責電梯設計研發的高端人才,企業能否給人才創造足夠的上升空間,也是吸引高端人才的重中之重。 廣東電梯業內人士透露,公司在應對這一問題時,會進行企業內部的評定職稱,同時在服務人才層面,廣東電梯有著很多的政策。 當然,電梯行業高端人才的使用標準,也在于其能否良好的消化吸收和應用現成的產業鏈。比如廣東電梯采取的就是與政府部門合作的模式,通過利用廣東電梯實踐的特點,與政府相關部門在理論層面的優勢,將雙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共同進行研發設計。 2016年“工匠精神”首次進入《政府工作報告》,時隔一年之后,“工匠精神”再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:“質量之魂,存于匠心。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,厚植工匠文化。”工匠是質量與品質的保證,對于電梯行業來說更是影響著電梯的質量、創新與電梯售后服務等方方面面。隨著校企模式的不斷興起、電梯企業與政府部門加深合作,電梯行業的“工匠精神”何時能夠成為行業的共同現實,是包括廣東電梯在內所有國內外電梯企業的共同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