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12-26
在2017年3月舉行的中歐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上,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表示,“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,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、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。2016年,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7.35%,每年還有近2000萬人從農村進入城市,這比歐洲一個中等國家總人口還要多。到2020年,中國城鎮化率預計將超過60%。”
廣東電梯表示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以及土地稀缺程度日益增大,高層建筑越來越多,保守估計,到2020年,我國電梯產量將達120萬臺。
如果按中國的人口總數來衡量,還遠遠不夠。截止到2015 年,我國電梯人均保有量約為32.2 臺/萬人,僅僅為日本的1/6,德國的1/4,與城鎮化率較高的發達國家相比,仍有很大差距。
我國人均電梯保有量如果能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,市場空間簡直難以想象。
不僅如此,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,也使電梯行業有了爆發式增長前景。
“十三五”規劃綱要提出,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、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,優化住房供需結構,穩步提高居民住房水平,更好保障住有所居。提高住房保障水平,將居住證持有人納入城鎮住房保障范圍,統籌規劃保障性住房、棚戶區改造和配套設施建設。由于保障房對電梯的需求主要為中低速電梯,民族品牌電梯憑借較高性價比在該領域有明顯優勢。
2017年7 月,國家發改委、交通運輸部和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布《中長期鐵路網規劃》,截至2016底,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.1 萬公里,其中高速鐵路1.9 萬公里。根據規劃,我國鐵路網規模2020 年將達到15 萬公里,其中高速鐵路3 萬公里,覆蓋80%以上的大城市;我國鐵路網規模2025 年將達到17.5 萬公里左右,其中高速鐵路3.8 萬公里左右;2030 年我國基本實現內外互聯互通、區際多路暢通、省會高鐵連通、地市快速通達、縣域基本覆蓋。鐵路網建設帶動了鐵路樞紐客站的建設,帶來了新的電梯需求,以北京南站為例,該站點共安裝電梯103 部,其中扶梯67 部。此外,鐵路交通的建設推動了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,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,創造了大量的電梯需求。
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2015 年底,我國共有26座城市開通運營軌道交通線路,運營里程達3618 公里,車站2,236 個。
2016—2020年預計平均年新增軌道交通站點將達415 座。按照每個站點配置8臺扶梯、2臺電梯估算,該期間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建設對電扶梯產品的需求量將超過20,000 臺。
2017 年9 月,發改委最近批復了43 個城市約8,600 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,目前在建的里程超過3000 公里。據估計,“十三五”期間城市軌道交通投資額有望超過2 萬億元。
“十三五”規劃綱要提出,要加強通用機場及民用運輸機場建設。目前,全國只有80 多個通用機場、329 個臨時起降點;而美國通用機場總數約2 萬個,通用航空產業規模占到美國GDP 規模的1%,中美差距較大。中國民航局《通用機場布局規劃》提出到2030 年,全國新建通用機場1600 多個。此外,國家發改委及中國民航局聯合發布2017版《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》指出,十三五期間,我國新建成民用運輸機場數量將達53個左右,至2025年,形成3大世界級機場群、10個國際航空樞紐、29個區域航空樞紐。我國機場建設項目的陸續開工催生了較大的新梯需求。